标签归档:韩寒

他不懂你的《后会无期》

Img400738237
  去看《后会无期》是因为与我同姓慕的一位前辈,在朋友圈发布《后会无期》首映观后感的一段文字“午夜看完@后会无期,一个穿过这个国家、穿过几个人生的故事,小文艺小机灵加小幽默小隐喻,脑残粉看得开心,文艺逼看得解渴,预计票房4亿以上”,让我开始对这部电影开始产生好奇心,别人觉得好的,一定不会很差,貌似这就叫“从众心理”吧。

  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三个男人和一辆车的故事,对于我来说与《无人区》相同之处除了同为公路电影外都弥漫着一种盲目的萧条,这种萧条不仅来自荒凉黯淡的自然,更体现在每个人荒凉黯淡的人生。给我最大的影响是看完电影以后都沉默很长一段时间,也许我是一个容易被感染的人,每次这种电影都会使我泛起淡淡的忧桑,从电影院走出来我的脑子里一直想着几个问题“为什么他们把胡生弄丢了,却不像《李米的猜想》一样找到他?”“为什么整部充满男性阴郁荷尔蒙的电影会乱入一只萌萌哒阿拉斯加?”“阿吕为什么要偷走他的车?”“影片末尾马浩汉哪去了?”“我为什么会失落?”
继续阅读

我有“真相洁癖”,请你“自证清白”

——写给方舟子的檄文

线索:

自年初开始关注方韩之争以来,更准确的说是从方舟子老罗大战开始,已有数月。

也因此耗费了大量的时间,朋友一直说写点什么吧,你看了这么久。一度打算提笔,因为时间太长,线索太多,总觉得很难表达清楚一个旁观这么一场网络暴力大战的精髓,而迟迟没有动笔。

说线索太多,是因为在混乱的网络论战中,信息量太大,为了保持一个相对的清醒和中立,不被正反双方的单方面言论所左右,我不得不在关注方舟子、韩寒之外,还得关注罗永浩、孙海峰、李剑芒、易天、路金波、陈村、张放、三思柯南、彭剑律师、彭晓芸、不加V、科学公园、太蔟、倍魄等一长串的ID,甚至还要关注一些明显是小号的马甲ID,包括许多微博下的评论(从评论中获取信息的方式显然更加令人纠结,因为无论正反双方,评论里70%都在谩骂),很多时候甚至必须忍者恶心,看完一些头脑不清的人发表的诡异言论。

这非常的耗费精力,最后的结果就是当我想要说些什么的时候,发现需要检索太多的信息,而终于放弃。

就是刚刚过去的昨天,也就是6月12日,方舟子先生发表了一个宣言:“从现在开始我将一一追究那些在微博上指名道姓地造谣诽谤我的妻子、我的子女的人的法律责任,要求新浪提供所有这些人的实名注册信息。对匿名、海外用户,我要求新浪即时制止这种诽谤行为,否则我将要求新浪承担连带法律责任。”

这条明显有撒娇情绪和突出了“法盲”特点的微博发出后,许多人争先恐后的踊跃报名争当被告,这样的场面,也算是罕见了。转发2万余次,截止至此时评论17000多条,我就不谈网友的民意汹涌是什么场面了,大家可以自己去看看这条微博的评论。

和以往不同,在方舟子先生发出了这样的威胁后,那些潜在被告人非但没有一个人因此恐惧,反而一个个的跳出来,强烈要求上法庭。

尽管方先生一直在给自己和自己的粉丝反复强化着方舟子正义、方舟子一呼百应、方舟子高支持率的幻觉,但是不断涌现的反对者似乎已经让一贯幻觉强大的方先生,开始感到局面不可控制了。

6月13日,方先生更罕见的发表了一篇自我剖析的博文,《微博的自我污化和管理问题——以我的经历为例》

惯于强势的方舟子已经很久没有发过这样表达着自我忧虑和无奈的博客了,甚至表现出了一丝对强权的弱势。

在这篇博文中,他提及了自己的遭遇,又一次提到了“中国得罪人最多的人”,提及了对造谣者的痛恨,提及了家人因此遭到了谩骂,提及了自己的私人信息被人泄露。

方粉和方舟子的同情者们再次发出了对方先生的支持和鼓励,表达了对社会的失望,对所谓科学精神,求真精神的向往。

继续阅读

马上会跌,跌破一千

  最近我发现我钱包里老是没有钱,吃饭的时候掏出来只剩下几张十块,好在一碗面还能买。我开始思考,我一般出门都会往钱包里放个一千多块钱,何以呢。后来我终于想明白了,加满一次油需要六百,几个朋友一起随便吃个饭在花掉两三百,来回高速公路花去五十,在不给自己买任何东西的情况下,一千块就差不多了。

  我不由感叹,那些收入两三千的朋友们,在这个城市里是如何生活的,当然你可以说他们不用加油,但毕竟你要过三十天日子,还要住。这个城市的大部分设施都不属于他们,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看,好在我府慈悲,看城市并不需要缴养眼税。

  回去的路上,我便开始回想。记得2000年,我刚出版第一本书,当时买了一台富康,因为那时只有富康桑塔纳和捷达,富康显得最动感时尚。当时还没有时尚这个词。唯一的遗憾就是名字土气了一点。当时油价3元,加满一箱油1百多,我出门带1000的习惯就是那个时候养成的,这点钱已经够我开到欧洲了。当时父母要我买房子,并不是因为要改善居住条件,也不是因为要投资炒楼,而是因为当时上海市房地产低迷,于是政府出台一个政策,购买商品房,退已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当时上海郊区的房价几百到一千元,市中心三千元,我说,这房价太贵了,太不合理了,市中心三千元一米,买一百平要三十万,老百姓要干十多年才能买得起房子,这是虚高的。干五年,买个一百平的房子,才是合理的。房价虚高了一倍。不能买。马上会跌,跌破一千。 继续阅读

《1988》我想和韩寒谈谈

null

  韩寒的每一本书我都买来看,也写过几篇书评来挺他,理由很简单:支持韩寒,就是在支持我们自己。看完《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实在找不到什么新鲜说法来形容这本书。所以现在我想和韩寒谈谈,小说是个什么东西。

  “公路小说”只是个宣传噱头,韩寒自己也清楚,发生在公路上的故事和发生在公厕里的故事没有本质区别,标签一样贴。《1988》写一个青年开着一辆破车走上漫漫长路,路遇小姐,路遇警察,路遇少年时的自己。少年的他是圣斗士,有中意的女孩儿和够哥们儿的哥们儿,青年的他发现这些都没了,只有1988年出厂的旅行车是可靠的伙伴,1988从来没有把他撂在路上。是的,他和1988一直在路上开啊开,我们一直在路上。

  剧透完毕。我想我什么都没说。请听题:《1988》比起《他的国》甚至《光荣日》甚至《一座城池》,有多少不同呢?有同学举手说,出场人物名字不同。又有同学举手说,故事情节不同。还有同学不举手就说,韩寒写得越来越老练了,自成一派风格,这就够了。 继续阅读